丁邦新院士著作目錄

期刊論文與專書論文類

中文部分

  1. 丁邦新. 1959.〈漢語詞序問題札記〉〈檜風素冠之詩非刺不能三年之喪辨〉,《幼獅學報》2.1:(9)1-(9)32,左7-8。
  2. 丁邦新. 1966.〈如皋方言的音韻〉,《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6.1:573-633。
  3. 丁邦新. 1967.〈臺灣高山族沙語研究音韻之部〉,《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下冊,913-932。台北:清華學報社。
  4. 丁邦新. 1969.〈國語中雙音節並列語兩成分間的聲調關係〉,《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9.2:155-174。
  5. 丁邦新. 1971.〈中國文字與語言的關係—兼論中國文字學〉,《清華學報》9.1-2:148-159。
  6. 丁邦新. 1975.〈平仄新考〉,《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7.1:1-15。
  7. 丁邦新. 1975.〈論語,孟子、及詩經中並列語成分之間的聲調關係〉,《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7.1:17-52。
  8. 丁邦新. 1975.〈從聲韻學看文學〉,《中外文學》4.1:1-20。
  9. 丁邦新. 1976.〈從音韻論柏梁臺詩的著作年代〉,《總統蔣公逝世周年紀念論文集》,1223-1230。台北:中央研究院。
  10. 丁邦新、何大安、楊秀芳、顧百里、羅肇錦. 1977.〈閩語方言研究選目〉,《中國書目季刊》11.2:B1-B41。
  11. 丁邦新. 1978.〈問奇集所記之明代方音〉,《中央研究院成立五十周年紀念論文集》2: 577-592。
  12. 丁邦新. 1978.〈論上古音中帶 l- 的複聲母〉,《屈萬里先生七秩榮慶論文集》,601-617。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3. 丁邦新. 1978.〈古卑南語的擬測〉,《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9.3:321-392。
  14. 丁邦新. 1978.〈老乞大諺解、朴通事諺解序〉,《重刊老乞大諺解、朴通事諺解》,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5. 丁邦新. 1979.〈上古漢語的音節結構〉,《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0.4:717-739。
  16. 丁邦新. 1980.〈澎湖語彙〉,《中國書目季刊》14.2:167-240。
  17. 丁邦新. 1980.〈從漢語方言現象檢討幾個辨音徵性的問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1.4:607-614。
  18. 丁邦新. 1981.〈中國的語言〉,《中華民國文化發展史》第三冊,1009-1099。
  19. 丁邦新. 1981.〈元曲韻字示意說之探討〉,《臺靜農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 821-842。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20. 丁邦新. 1981.〈漢語聲調源於韻尾說之檢討〉,《中央研究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文字組》,267-283。
  21. 丁邦新. 1981.〈與中原音韻相關的幾種方言現象〉,《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2.4:619-650。
  22. 丁邦新. 1982.〈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清華學報》14.1-2:257-273。
  23. 丁邦新. 1982.〈中國音韻學與語文教學〉,《中日中國語言教學研討會論文集》,93-104。
  24. 丁邦新. 1983.〈從閩語論上古音中的 *g-〉,《漢學研究》1.1:1-8。
  25. 丁邦新. 1984.〈吳語聲調的研究〉,《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5.4:755-788。
  26. 丁邦新. 1986.〈十七世紀以來北方官話之演變〉,《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5-14。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27. 丁邦新. 1987.〈上古陰聲字具輔音韻尾說補證〉,《師大國文學報》16:59-66。
  28. 丁邦新. 1987.〈論官話方言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4:809-841。
  29. 丁邦新. 1989.〈漢語聲調的演變〉,《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395-408。台北:中央研究院。
  30. 丁邦新. 1989.〈吳語中的閩語成分〉,《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1:13-22。
  31. 丁邦新. 1990.〈華語研究的展望〉,《第二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論文集:理論與分析篇》上冊,1-12。台北:世界華文教育協進會。
  32. 丁邦新. 1991.〈聲韻學知識用於推斷文學作品時代及真偽之限度〉,《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集刊》1:241-253。
  33. 丁邦新. 1992.〈漢語方言史和方言區域史的研究〉,《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一)漢語方言》,23-39。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4. 丁邦新. 1993.〈以音求義,不限形體—論清代語文學的最大成就〉,《第一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9-23。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35. 丁邦新. 1994.〈漢語上古音的元音問題〉,《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二)歷史語言學》,21-36。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36. 丁邦新. 1995.〈重建漢語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中國語文》1995年第6期,414-419。
  37. 丁邦新. 1996.〈書評:中國語言地圖集〉,《國際中國語言學評論》1.1:89-92。
  38. 丁邦新. 1997.〈漢語詞序問題札記〉,《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四)語言類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55-162。
  39. 丁邦新. 1997.〈重紐的介音差異〉,《聲韻論叢》第6輯,37-62。
  40. 丁邦新. 1998.〈漢語方言接觸的幾個類型〉,《語言學論叢》第20輯,頁149-165,1998年;並收錄於《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出版社,1998年。
  41. 丁邦新. 1999.〈上古音聲母 *ɡ 和 *ɣ 在閩語中的演變〉 ,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 , ed. Ting Pang-Hsi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Monograph Series 14, pp. 247-261, 1999.
  42. 丁邦新. 1999.〈七言詩的起源〉,《國學研究》1999年第6期,319-326。
  43. 丁邦新. 1999.〈如皋方言裡完成貌詞尾的詞音位變化〉, In Honor of Mei Tsu-lin: Studies on Chinese Historical Syntax and Morphology , eds, Alain Peyraube and Sun Chaofun, Paris: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241-246.
  44. 丁邦新. 2000.〈論有關聲韻學的研究〉,《聲韻論叢》第9輯,1-16。
  45. 丁邦新. 2000.〈論漢語方言中「中心語—修飾語」的反常詞序問題〉,《方言》,2000年第3期,194-197。
  46. 丁邦新. 2000.〈漢藏系語言研究法的檢討〉,《中國語文》,2000年第6期,頁483-489。
  47. 丁邦新. 2000.〈漢語音韻史上有待解決的問題〉,《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1-21。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組。台北:中央研究院。
  48. 丁邦新. 2000.〈中國語言學與趙元任〉,《文化的餽贈—漢學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431-43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9. 丁邦新. 2001.〈從詩經「其雨」的用法看卜辭中命辭的性質〉,《臺大文史哲學報》54:37-44。
  50. 丁邦新. 2002.〈從特字看吳閩關係〉,丁邦新、張雙慶編《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85-92。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51. 丁邦新. 2002.〈中國文學中的語言問題〉,李焯然編《漢學縱橫》,15-27。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52. 丁邦新. 2002.〈漢語方言中的「特字」—一致的例外〉,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0.1:1-15,2002年。
  53. 丁邦新. 2002.〈《蘇州同音常用字彙》之文白異讀〉,《中國語文》2002年第5期,423-430。
  54. 丁邦新. 2002.〈上古漢語的構詞問題—評 Laurent Sagart: The Roots of Old Chinese〉,《語言學論叢》第26輯,1-11。
  55. 丁邦新. 2003.〈漢語音韻史上有待解決的問題〉,何大安編《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1-21。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56. 丁邦新. 2005.〈論漢語和台語的關係—李方桂漢台語同源論的檢討〉,《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9-25。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
  57. 丁邦新. 2005.〈漢語方言層次的特點〉,《永遠的POLA:王士元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141-148,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
  58. 丁邦新. 2005.〈說「五」道「六」〉,《民族語文》2005年3期,1-6。
  59. 丁邦新. 2005.〈方言詞匯的時代性〉,《北京大學學報》5:137-138。
  60. 丁邦新. 2006.〈北京話文白異讀和方言移借〉,《門內日與月:鄭錦全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1-8。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
  61. 丁邦新. 2006.〈從歷史層次論吳閩關係〉,《方言》2006年第1期,1-5。
  62. 丁邦新. 2006.〈論《切韻》四等韻介音有無的問題〉,《中國語言學集刊》1.1:1-14。
  63. 丁邦新. 2008.〈漢藏語中的基本數詞〉,《歷史語言學研究》第1輯,17-26。
  64. 丁邦新. 2008.〈從《切韻》的結構擬測中古音系介音及元音的原則〉,《中國語言學集刊》2.2:1-14。
  65. 丁邦新. 2010.〈閩語札記二則〉,Studies in Honor of Jerry Norman, eds. W. South Coblin, Anne O. Yue, The Ng Tor-tai Chinese Language Research Centre,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p.11-18, 2010.
  66. 丁邦新. 2011.〈論散文的抑揚頓挫〉,《長庚人文社會學報》4.2:223-264。
  67. 丁邦新. 2011.〈蘇州話文白的性質〉,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5.1:81-94。
  68. 丁邦新. 2014.〈漢台語同源論的確證〉,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主辦第十四屆中國境內語言暨語言學國際研討會(IsCLL-14)Keynote Speech論文。1-33。
  69. 丁邦新. 2014.〈上古陰聲字濁輔音韻尾存在的證據及其消失的年代〉,《政大中文學報》21:1-10。

外文部分

  1. Ting, Pang-hsin. 1979. A Note on Tone Change in the Ch'ao-chou Dialect,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50.2(1979): 257-271.
  2. Ting, Pang-hsin. 1980. The Tan-chou Dialect of Hainan,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 Asie Orientale 8(1980): 5-27.
  3. Ting, Pang-hsin. 1980. Archaic Chinese *ɡ, *ɡw, *ɣ, and *ɣw, Monumenta Serica 33(1980): 171-179.
  4. Ting, Pang-hsin. 1980. Review: F.S. Hsueh, Phonology of Old Mandarin , Journal of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100.1(1980): 94.
  5. Ting, Pang-hsin. 1982. Some Aspects of Tonal Development in Chinese Dialects,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53.4: 629-644.
  6. Ting, Pang-hsin. 1983. Derivation Time of Colloquial Min From Archaic Chinese,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54.4: 1-14.
  7. Ting, Pang-hsin. 1984. Derivation by Tone-change in Colloquial Min, East Asian Languages 2(1984): 20-24.
  8. Ting, Pang-hsin. 1987.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Personal Names in Saaroa Reflecting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 Chinese-Western Encounter: Studies in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 Festschrift for Franz Giet, SVD on the Occasion of His 85th Birthday, 383-384.
  9. Ting, Pang-hsin. 1991. Some Theoretical Issues in the Study of Mandarin Dialects, in Languages and Dialects of China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3, pp. 187-236.
  10. Ting, Pang-hsin. 1994. Dialectal Words as a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Derivation Time of Dialects: An Example from Chinese.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William S-Y. Wang on His Sixtieth Birthday. 531-537.
  11. Ting, Pang-hsin. 1996. Tonal Evolution and Tonal Reconstruction in Chinese. New Horisons in Chinese Linguistics , eds., C.-T. James Huang and Y.-H. A Li,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41-159, 1996.
  12. Ting, Pang-hsin. 1998. Some Thoughts on Reconstructing the Phonetic System of Ancient Chinese, Studia Linguistica Serica , ed. Benjamin K. T'sou, Hong Kong: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7-37.
  13. Ting, Pang-hsin. 1999.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o. 14。
  14. Ting, Pang-hsin. 2002. Morphology in Archaic Chinese: A review of The Roots of Old Chinese by Laurent Sagar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0.1:194-210.
  15. Ting, Pang-hsin. 2002. Monosyllabic Characters in Chinese: A rejoinder to Professor Sagart’s Reply, Journal of ChineseLinguistics 30.2:404-408.
 

專書類

中文部分

  1. 丁邦新. 1970.《台灣語言源流》。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台灣學生書局1979再版,1980三版。
  2. 丁邦新. 1974.《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台北:食貨出版社。
  3. 丁邦新. 1980.《中國話的文法》。趙元任原著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再版,2002增訂版。
  4. 丁邦新. 1986.《儋州村話:海南島方言調查報告之一》。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84。
  5. 丁邦新. 1998.《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6. 丁邦新. 2003.《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7. 丁邦新. 2007.《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8. 丁邦新. 2008.《中國語言學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9. 丁邦新. 2014.《半個古典詩人的獨白─演講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
  10. 丁邦新. 2015.《音韻學講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1. 丁邦新. 2016.《音韻學答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2. 丁邦新. 2020.《漢台語同源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外文部分

  1. Ting, Pang-hsin. 1975. Chinese Phonology of the Wei-Chin Period: Reconstruction of the Finals as Reflected in Poetry (魏晉音韻研究), Special Publications No. 65, Taipei: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2. Ting, Pang-hsin. 1999.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o. 14。
 

主編之專書

中文部分

  1. 丁邦新編. 1974.《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台北:食貨出版社。
  2. 丁邦新譯. 1980.《中國話的文法》,趙元任原著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又見於《中國現代學術經典•趙元任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 丁邦新、余靄芹合編. 2000.《語言變化與漢語方言:李方桂先生紀念論文集》。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及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
  4. 丁邦新、孫宏開合編. 2000.《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一)漢藏語研究的歷史回顧》。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
  5. 丁邦新、孫宏開合編. 2001.,《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二)漢藏、苗瑤同源詞專題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6. 丁邦新、張雙慶合編. 2002.《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7. 丁邦新編. 2003.《一百年前的蘇州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8. 丁邦新、孫宏開合編. 2004.《漢藏語同源詞研究(三)漢藏語研究的方法論探索》。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9. 丁邦新、余靄芹合編. 2005.《漢語史研究:紀念李方桂先生百年冥誕論文集》(《語言暨語言學》專刊外編之二)。台北: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10. 丁邦新主編,王啟龍副主編. 2005.《李方桂全集》,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1. 丁邦新、孫宏開合編. 2011.《漢藏語同源詞研究(四)侗台語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12. 丁邦新譯. 2011.《台語比較手冊》。李方桂原著 A Handbook of Comparative Tai,,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13. 丁邦新主編. 2012.《李方桂全集》。共13冊。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外文部分

  1. Ting, Pang-hsin, ed. 1999. Contemporary Studies on the Min Dialects ,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 Monograph Series No. 14.
 

其他

  1. 趙元任先生小傳(pp.598-607)、「非漢語」語言學之父---李方桂先生(pp.608-622)、《李方桂全集》總序(pp.623-635)。
 

文學創作

  1. 丁邦新. 2020. 《千石齋詩稿》。臺北市:臺大藝文中心。

(門生陳貴麟輯錄2016.1)
(根據http://www.cl.ntu.edu.tw/people/bio.php?PID=158增修)
(弟子何大安增補20230205)